首页» 专题活动» 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主题征文

使命与担当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18日 来源:哈尔滨兽医所 作者:温志远

 

    当“非洲猪瘟”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是我们这个庞大地球那一端的传说的时候,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早已意识到一个全球传播的链条也许正在形成,一种可能会导致数以亿计的经济损失的病毒,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近。

    当“非洲猪瘟”疫情在普通百姓看来,似乎还是仅限于养殖户的生猪死亡事件,还是餐桌上猪肉价格的零星浮动的时候,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正在日以继夜,为挽回人民与国家巨额的经济损失,为捍卫动物公共卫生安全奋战在第一线。

    数十年如一日,潜心基础研究,专注农科应用。每当有重大疫情发生的时候,他们都冲在最前面,却又默默无闻。

    如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惟公惟新。

    这就是哈兽研人,这就是哈兽研人的使命与担当。

 

   

    2018年8月1日,我国首例非洲猪瘟疫情在辽宁省出现。

    接着,河南,江苏,安徽……仅8月份一个月我国就出现了5起疫情,且分布在不同省份与地区。

    截至2019年4月9日,我国已在30个省份发生了122起疫情。

    非洲猪瘟来势汹汹,防控形势异常严峻。

   

    作为世界养猪业头号杀手,非洲猪瘟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它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家猪和野猪感染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可高达100%。该传染病已被发现将近100年,但至今无有效预防疫苗,发现疫情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是当前国际惯例。

    我国是全球猪肉消费和生猪养殖第一大国,素有“猪粮安天下”之说。生猪年出栏量约7亿头,存栏量约4.5亿头,生猪的养殖量和存栏量均占全球总量55%以上,猪肉消费占到总肉类消费的60%以上,生猪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8%,相当于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总和。

    但目前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低,70%出栏量来自500头以下的小规模养殖场户。生物安全条件差,生猪调运频次高、数量多,生物安全防范环节薄弱,难以防范非洲猪瘟侵袭。因此,这次非洲猪瘟疫情,对我国的生猪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019年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三农”工作对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保障作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生猪养殖业的安全,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农科人的使命!面对严峻紧迫的非洲猪瘟疫情,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非洲猪瘟专业实验室第一时间做出响应,按照农业农村部及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工作部署,依托国家动物疫病防控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紧急组织了非洲猪瘟科技攻关。半年多来,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

   

 

    这是一个誓死狙击非洲猪瘟的群体,这是一批非常时期的“特种战士”,这是一批绝不退缩的捍卫我国生物安全的英勇卫士。他们没有时间概念,随时待命,“五加二,白加黑”,在疫情一线,在实验室中与病毒零距离接触,昼夜检测非洲猪瘟病毒,研制相关疫苗。

 

    在2018年8月之前,我国没有非洲猪瘟疫情报道。这项研究尚处于技术储备阶段。

    2018年8月1日辽宁省报道我国首起非洲猪瘟,9月1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发生非洲猪瘟,哈兽研人立即奔赴疫区采取发病猪样品带回非洲猪瘟专业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和鉴定。

    由于我国首遭此大疫,当务之急就是要掌握我国流行的非洲猪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组结构庞大,基因型多,且编码众多位未知蛋白,给病毒的分离鉴定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哈兽研作为动物疫病防控的国家队,面对非洲猪瘟大疫临危受命,义不容辞。以国家动物疫病防控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主任步志高为首,哈兽研凝聚了一支以中青年专家和科研人员为主体的非洲猪瘟攻关团队,立即开展了从病毒的分离鉴定,基因组序列测定,蛋白质组学,病原生物学和致病性机制以及疫苗研制等全链条的非洲猪瘟研究。

    在国家的重大需求面前,这支团队放弃了节假日休息,减少了回家时间,吃住在单位,几乎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非洲猪瘟的攻关工作中。早一天了解病毒,就能为疫苗研制争取更多时间,就能为国家挽回更多损失。秉持着这个信念,这支团队日以继夜的在实验室中攻关,大部分人放弃了春节休假,在除夕当天也和平常一样在实验室工作。

    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下,疫情发生半年内,哈兽研已在非洲猪瘟病毒(ASFV)病原生物学和分子流行病学方面取得系列进展。成功分离了我国第一株ASFV,对其感染性、致病力和传播能力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建立了动物感染模型;初步阐明了我国ASFV流行毒株的基因组特点和进化关系,为我国ASF疫情的有效防控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为检测技术和防治疫苗研发奠定了重要基础。相关研究结果先后发表在新发传染病专业期刊《Emerging Microbes and Infections》。

 

    与此同时,非洲猪瘟的疫苗研制和致病机制等各项研究工作也处于全面攻坚阶段。由于我国生猪养殖量巨大,小规模养殖和零散养殖量占比超过50%,整体养殖水平较低,生物安全防范意识和条件较落后,生猪跨区域调运频繁,且存在野生宿主。虽然生猪养殖业在往集约化高水平发展,但在短时间内难以发生太大变化。因此,在做好当前应急防控工作的同时,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制成为我国疫情有效防控的最关键手段。

    我国以前未发生过非洲猪瘟疫情,缺乏疫苗研究市场经济驱动力,且不具备开展非洲猪瘟疫苗研究评价的高级别生物安全设施条件,非洲猪瘟相关研究及疫苗研发滞后。但近年来,以哈兽研为领头羊的动物疫病和人兽共患病相关科学研究能力已处于与世界“并跑”和“领跑”的水平,随着国家动物疫病防控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投入使用以及非洲猪瘟专业实验室的成立,我国已具备突破非洲猪瘟疫苗研究瓶颈的能力和条件。

    在这次疫情发生后,哈兽研立即组织具有丰富的大基因组DNA病毒操作经验的专家,成立疫苗研究团队,利用先进的平台和技术进行攻关,力争早日研制出安全有效,适合我国生猪养殖业的非洲猪瘟疫苗。

   

    不忘初心,始有远略。习总书记在祝贺农科院建院60周年的贺信中强调,作为农业科研国家队,中国农业科学院要面向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现代农业建设主战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一流科研院所。哈兽研自建所以来一直以捍卫国家生物安全为己任,从消灭牛瘟,牛肺疫,马传贫,猪瘟的“四大成就”,到成功狙击高致病性禽流感和SARS疫情,为我国动物疫病的防控和消灭做出了巨大贡献。

    今天,在非洲猪瘟这场大疫面前,哈兽研人再一次以大无畏的精神,义不容辞的承担起自己的使命。攻克非洲猪瘟,指日可待。